上海老阿姨活着被装进尸袋,更多事件细节披露,揭开世间最残酷真相
文丨李月亮 猛犸姑娘
这大概是近日最魔幻的新闻了:
上海一家福利院,把一位还活着的老人装进了尸袋,消杀之后,让殡仪馆来接。
结果殡仪馆的人抬尸袋时,发现老人活着,又给送回了福利院……
这荒诞的新闻,第二天就被证实是真的。
现在已经有5人被问责。
前两天,财新网发了一篇详实的报道,还原了整件事的具体细节。
事件很揪心。
而背后的老年人生存真相,更揪心。
01被活着装进尸袋的奶奶
被装进尸袋的,是75岁的王奶奶。她无儿无女,一直是妹妹王小梅在照顾。妹妹其实年纪也大了,力不从心,只好在一年前,把姐姐送进了上海新长征福利院。3月1日,上海出现了疫情。这家福利院开始封闭管理,禁止家属探视。随着疫情蔓延,4月中旬,福利院有多位老人、护工也感染了。其中就包括王奶奶。5月1日早上6点多,王小梅被福利院的电话吵醒。对方通知她:王奶奶去世了。王小梅和丈夫赶到福利院,拿到了王奶奶的死亡诊断书。因为王奶奶感染了新冠,妹妹也没能见上她“最后一面”。下午4点半,宝山殡仪馆的两个接运员,到福利院拉遗体。这时,王奶奶已经被装进一只黄色的密封尸袋,全面消杀过,放在了门口。可是,当接运员把“遗体”运到车里时,发现袋子竟然动了一下,感觉里面的人还有生命迹象。他们马上找来了福利院的工作人员,打开袋子,进一步确认。“活的!是活的!”接运员掀开盖在王奶奶脸上的毛巾,发现根本就是个大活人。这时候,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不知怎么想的,竟然试图把毛巾再重新盖回去。接运员大声阻止:“不要再盖住她了!”
但是,这家福利院甚至没有叫120,就在院内的医务室,直接诊断老人死亡。实在太草率了。
02真实的养老院
为什么如此草率?财新网深入采访了这家福利院,发现这里的医务室特别简陋,只有血压计、听诊器。医生虽然有执业证,但之前都是在农村诊所行医,没有临床诊断的能力。“她主要就是帮病人配药、挂水,没有能力看病。”——根本没有判断能力,所以把一个大活人误判为死尸,装进了密封尸袋。这是表面原因。
底薪是4000元。
在4个床位的基础上,多服务一个床位,就多给300元。就是说,一个护工照顾10个老人,几乎24小时连轴转,月薪是5800元。在上海,这种工作强度,一个月拿5800是很低的。所以也只能招到那些不太好找工作的人。“不少护工本身就是老人,也没有护工证,上面来检查的时候就借一些护工充数,甚至买一些假证。”而这样的护工素质、这样的工作强度,这样的收入水平,注定了养老院的老人不可能得到像样的照顾。据说这次疫情里,很多老人整整一个月都没擦身和洗澡,还得了褥疮,挨饿更是家常便饭。连最基本的吃饭都不能保障,就别谈什么幸福和尊严了。基本没有生存质量可言。
在这样的环境里,一个无儿无女的老人,被潦草地判定死亡,稀里糊涂处理掉,也就不那么奇怪了。 03老了就去养老院?
当然,“活人被当死尸”肯定是个别现象。但这样的事故,还是让我们不得不再次思考一个艰难的问题:人老了到底该怎么办?这些年,人们越来越想得开。很多人都反对“养儿防老”这个古老观念。老了以后怎么办?人们都有潇洒的答案:攒点钱,去养老院。没孩子的人觉得,只要有钱,就能去很好的养老院,得到很好的照顾。有孩子的也不想给孩子添乱,觉得自己去养老院,有吃有喝有玩伴,挺好。但事实上,现实远比想象残酷。
之前看过一个老人的故事:
他也是怀着“应该还不错”的预期,住进了一家“看起来还不错”的养老院。
结果发现,跟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。
护工们每天都板着脸,好像跟老人都是仇人。
有时老人问护工一点问题,或者提一点需求,他们会非常不耐烦。
老人们也没办法,只能怪自己年纪大没能力,忍气吞声看他们的脸色。
有次一个老人尿了床,护工一边帮他处理,一边大声辱骂,骂得特别难听。
旁边的老人看不下去,说了几句,结果护工立马对他破口大骂,把满肚子火都撒到他身上。
老人说,“护工骂得太难听了,我这辈子都没听过那么难听的话。”
他忍不下这口气,跑去找养老院的领导,想让领导主持公道。
没想到,领导却一心偏向护工,反而指责老人惹是生非。
老人没想到“小小的养老院,居然也是官官相护,也有这么多黑幕”。
听起来确实很气人,但细想其实也是情理之中。
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就有黑幕,就有赤裸的人性。
对养老院的领导来说,护工比老人更有用、更有反抗能力,所以会下意识地偏袒护工。
而护工们收入一般都不高,劳动强度又大,照顾老人还容易心烦,他们心情通常不会太好。
那么谁来承接他们的坏情绪?
肯定是没有反抗能力的老人。
在低质量的养老院,老人可能根本不被当成一个“有情感有尊严有需求”的人来看待。你就是一个没用的、令人厌恶的、给人带来麻烦的“老东西”。尤其是不能自理的老人,护工的职责,就是保你吃喝拉撒、身上不臭。你想看个笑脸,想去晒个太阳,想渴了就能喝上一口水,那都是奢侈。不挨打挨骂,就不错了。如果你有孩子,还可以告个状,让他们帮你撑撑腰。要是无儿无女,谁会在乎你心情好不好?之前有人讲,养老院的鄙视链是:
子女经常来看望的老人>可以电话迅速喊来子女的老人>子女在外地很难喊来的老人>完全无子女的老人。
这非常符合正常人性。
你有儿女,如果在养老院受了气或者出了意外,儿女就会找养老院麻烦。
养老院和护工都不想有麻烦,就会对你好一点,尽量不让你告状。
但你要是没儿没女,没有给力的亲戚帮你维护利益,那就只能任人摆布。
护工给你冷饭还是热饭,给你笑脸还是打骂,全凭良心。
——什么事一旦要凭良心,变数就大了。
如果你身体尚好,还能正常交流、散散步打打牌,倒也还好。怕就怕有天一身是病,不能自理,整天躺在床上,全靠别人照顾。你觉得一个普通养老院的精疲力尽的护工,会像伺候自己父母那样伺候你吗?那时你就会知道,人性多冷漠,世界多残酷。我们在身体健康、生龙活虎的时候,总以为自己会一直如此。
但事实上,人总会衰弱下去的。
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里,有近17%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,总数大约有4200万。
到2030年,我国失能老人将超过7700万,他们平均每个人要经历7年多的失能期。
谁能保证自己老迈那天,不是这失能老人里的一个呢?
04有足够的钱,就一定幸福吗?
你可能想,我要多攒点钱,老了住贵的养老院。
那我想给你讲一个有钱人住养老院的故事。李春平,赫赫有名的中国富豪,身家70亿。北京有个春平广场,就是他的资产。
也是够可怜的。
所以,钱真的能保证一个人晚年幸福吗?
真不一定。
当你老到无法掌控你的钱,又没有一个真正爱你的人帮你守着,你可能就会变成一块人人撕咬的唐僧肉。
任人宰割,毫无反抗之力。
今年1月,上海有一个关于养老院的视频,很火。季奶奶,92岁,无儿无女。
一年多以前,她还住在自己家里,能走能动、精神很好。 每天四点半起床,做饭,倒马桶,爬楼梯……
那时,她住的房子就要拆迁了。
她说不要新房子了,打算换成赔偿款,等自己不能自理了,就拿这笔钱,去住贵一点的养老院。
可是,变故发生了。
十几年前,她曾把一个外孙辈的小孩,定为自己的监护人,把他的户口迁到了自己的户口下。
结果有天,她发现房本居然被换了。
原来上面自己的名字,换成了那个远房外孙的名字。
季奶奶吓坏了。
“外孙”是带她到过房管局,说有点事,可她坚信自己没有签过字。
她搞不清楚怎么回事,也不知该怎么办。
她越来越老了,吃饭、检查,各种事情都得依靠“外孙”。
就算被他算计,也还是离不开他。
最后,房子拆迁那天,老太太被送进了养老院。
“那天早晨,找部车子,我说上哪儿去,他不说,送到这里来了。”
短短一年的光景,季奶奶就瞬间老了,她躺在养老院的床上不停地说:
“我苦啊,现在没人做主啊。”
06李月亮 ☽
所以,老了以后怎么办?
这个问题的答案,目前可能还是那个最古老最没创意的:主要靠儿女。其次靠政府完善养老机制。
一定有人会说:自己的孩子也未必孝顺啊。有的老人养大一堆孩子,最后还是没人管。
当然。儿女不是都孝顺,侄女外孙也不一定都凉薄。
但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啊。
大概率,你辛苦养大的儿女,会比远房亲戚靠谱,比陌生护工靠谱,对吧?
情感、血缘和道德,会让儿女大概率成为你最可靠的依托。
当你老弱不堪,不管是在家里,还是在养老院,儿女大概率都是那个帮你维护利益的人,是保证你生存质量的人。
当然,我不是说人人都必须生孩子,更不是说,养儿就只是为了防老。
只是想讲清楚“老”是一个什么状态,会面临什么处境。
面对“养老”这个特别沉重的问题,我们都要现实一点,想清楚一点,千万不要太理想化。
要在身强力壮的时候,就想到自己会有身体智力都退化、有钱都不会花的那一天。
然后早做准备。
想有尊严地老去,想有一个幸福的晚年,不能靠运气、靠想当然,而是要靠规划、靠对人性清醒的认知。
推荐阅读
赚钱为何这么难?
看完2022巴菲特股东大会,我总结出3个普通人投资自己的心法!
中国今年,就一个字
懂得四个原则,过好这一生
县城里的年轻人!(深度好文!)
越南出口超深圳,真的是因为放弃清零政策带来的吗?
一个人走出低谷的9个好方法
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:三分期待,四分凉薄,五分真心
这个才是最稀缺的红利?(深度!)
2022,接下来怎么办?
实不相瞒,逆袭也就这几条路
“很多人越勤劳却越穷?”市场“圈层”潜规则你可能不懂!
逻辑陷阱!你曾经被套路过吗?
顺势而为,方大有作为!
中年人,能赚钱才是王道!(深度!)
这玩意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
疫情下的“穷人”,靠什么撑过去?
我是南大高材生,嫁了沈阳的小混混,15年了,怎么还没翻船。
喜欢,点个“在看”
这篇关于上海老阿姨活着被装进尸袋,更多事件细节披露,揭开世间最残酷真相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我们推荐的答案对大家有所帮助,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!